话说朱元璋占了集庆,改名应天府。他南方的张士诚坐不住了。
当时的义军中有较强的一支队伍——张士诚。
张士诚苏北人氏,出生贫苦的“亭民”(就是盐农)家庭,苏北产盐。小的时候,就开始帮官府运送官盐换取微薄收入,简单点就是用一根扁担挑几袋盐,当脚夫。
后来因为不满盐商和官府的欺压,走私点私盐,不是砍头就是充军。于是带领十七个胆大盐民发动武装起义,史称“十八条扁担起义”,可见多么生猛,连两把菜刀都没有。
张士诚被众人推选,成为这支起义队伍扁担军的首领。
刚开始,张士诚的队伍才开张,几百个人几百条扁担,基本是在降元抗元,再降元再抗元中壮大的。那也是没办法的事,打不过就投降呗,他往往会假装被元朝招安,不久又反元,并且杀掉当地长官。
再依靠同样的方法,队伍不断的壮大,地盘也不断地扩大,占领了苏北一片沿海地区。占据高邮之后,自称诚王,僭号大周,建元天佑。
天佑比徐寿辉的天完要有水平的多,一个皇天保佑,一个过几天完蛋。真是不比就没有伤害,不比就不知水平的高低,看样子多吃几斤盐的盐贩子比布贩子要高明得多。
张士诚的势力越来越大,成了出头的鸟儿,也引来了元朝宰相脱脱亲率大军来镇压。
元末的朝廷,脱脱宰相绝对是个牛人,逮着谁,谁就要脱了裤子再脱层皮,所以叫脱脱。
这个时候张士诚想再次降元自保,打是打不过的,扁担军在元朝的马队马刀面前,那是以蛋击石,螳臂当车。
脱脱就再也不听忽悠了。脱脱摆明了要将这支扁担军,脱了皮还不行,还要脱了骨,彻底解决。
没办法,只有死扛了,反正是个死。张士诚死扛了百余日,眼看性命不保,天佑天佑,老天保佑,脱脱撤军了。
张士诚一头雾水,正如潮水般进攻的十万元军,如潮水般的退去。
原来脱脱宰相被奸臣陷害,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,将要完蛋的朝廷,会出现一个昏君,几个奸臣,几个苦哈哈死命硬撑的能臣忠臣,最后能臣忠臣被奸臣所害,朝廷玩完,一起完蛋。
张士诚侥幸逃过一劫,一战成名。
他迅速地南下,占领了杭州、绍兴、苏州,向北最远到山东济宁;疆域是狭长的东南半壁,却也是天下极富裕的一部分。
张士诚人厚道,轻赋薄税,举科考,兴教育,修水利,与倭人发展海上贸易,东南这片沃土,又生发出勃勃生机。百姓称他张王,张菩萨。
“霸气烟消余故址,江声梦觉哭张王。”
朱元璋灭张士诚后,到苏州城微服私访,明代陆容的《菽园杂记》中有记载:高皇(朱元璋)尝微行至三山街,见老妪门有坐榻,假坐移时,问妪为何许人?
妪以苏人对。
又问:“张士诚在苏何如?”
妪云:“大明皇帝起手时,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,全城归附。苏人不受兵戈之苦,至今感德。”
就是说,当初朱元璋兵临城下之时,张士诚在数次突围觉得无望后,其妻妾贞烈至极,纵火焚楼后自缢而死。
而张士诚为避免城中百姓生灵涂炭,无奈选择了投降,最终也自缢而亡,吴地百姓自然感其恩德与敬其大义,乞其尸骨于苏州安葬,并代代祭祀。
占领苏州后,诚王名号也太小家子气了。1363年九月,张士诚自立吴王,建都在隆平府(今天的苏州)。
可转眼到了第二年(1364年)正月,盘踞在应天(今天的南京)的朱元璋也自称吴王,设置百官,发号施令了。
一时间,两个称王,都称吴王。这是一件有趣的事。
张士诚感到自己的“版权”被侵犯了,但朱元璋的理由是:反正大家都没有到大元注册,申请人家也不批。
毕竟,张士诚刚刚在扬州起事的时候,自称是周王;朱元璋带了一群淮老西儿打天下,若称淮王也不错,干吗非要叫吴王?。
一时江苏出现两个吴王,一山尚不容二虎,何况一地两个人王?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争斗的这段时间里,人们把张士诚称为“东吴”、朱元璋为“西吴”。
这个“吴王”的称号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吸引力呢?
原来,从商纣后期开始,古吴国从江南逐渐兴起,历经数千年;从春秋一霸,到汉初封吴国于广陵(现在的扬州),再到三国时孙权建吴国于金陵。
“吴王”这个光辉的响亮的称号,是深深扎根于这一地区人心中的金字招牌,谁拥有这个称号,就代表着正统。这样的历史,已经流在了吴地吴民的血液之中。
要得到这个地方、这里百姓认同的,必然也是“吴王”。只有吴王,才是名正言顺的统治这个地方的真主,百姓才会拥护。
所以,即使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后,朱元璋也要讨个“吴王”;两个吴王,孰真孰假,那不是李逵与李鬼之辩,而是真假美猴王之争,必然要引来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了!
并且,为了争取吴人之心,从濠州带着淮西子弟起事的朱元璋,特地寻祖金陵之句容通德乡,(开始想攀朱熹为宗,扯大了怕人不信)立《朱氏世德碑》;昭告天下,俺老朱也是吴地子孙,祖宗八代都是吴人;称吴王名正言顺。
最终,世上只能有一个吴王。
1367年,四年后,先灭了陈友谅的朱元璋,夹着胜利的雄风灭了张士诚的东吴。
这是后话。
就在朱元璋刚称吴王时,他对田兴大哥是恭恭敬敬,开口必叫大哥,三天一小席,五天一大宴,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,常常大笔金银赏赐,还拔了一座豪宅给大哥,以报当年雪地救命之恩。
一日,田兴拉住七弟常遇春说:“七弟,今五弟的大业已成,天下也将有了圣明的君主。我从此就浪迹四方,安享太平盛世的好日子,不会再来打扰你们了。就此别过,你替我转告五弟”
常遇春瞠目结舌,老大这是怎么了?赶紧的告诉了五弟。朱元璋以为大哥是在开玩笑,好日子才刚刚开始,这是什么话?
赶紧派人寻找,可是大哥田兴从此就真的再也没出现过,仿佛人间蒸发了般。
时人有诗赞曰:
功成身退从来少,
绿野超然洗俗埃。
闲出西畴种五谷,
胜过南极映三槐。
迎门村妇携儿拜,
遮道田翁带犬回。
竟喜浪迹归旧隐,
且看鸥鹭忘却归。
田兴,去了哪里?为何不弃而别,封金挂钥(豪宅钥匙)而去?
且看下回分解。
喜欢大明仙道传奇请大家收藏:(www.huaidanxs.com)大明仙道传奇坏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